/>
  集装箱码头IT
  当前位置:首页 >>  集装箱码头IT


上海港加快谱写智慧港口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05 09:46

        人工智能与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融合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上港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厚望嘱托,按照中央和交通运输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落实中央航运强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核心关键技术自主攻关,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围绕“码头生产自动化”“港域调度智能化”“海运物流协同化”和“金融普及便利化”四个方向,针对多个典型应用场景开展了AI+智慧港口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全力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

        AI+智慧码头

        攻克码头智能作业管控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智能调度和数物融合的突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运作成熟,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00万标准箱。罗泾一期采用新一代Neo-TOS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海港的智慧港口相关技术已经推广到秘鲁钱凯港,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自主的“中国方案”。

        深挖传统码头智能化潜力。沪东码头改造试运营取得成效,自动化轮吊单机工班作业量提升超六成;洋山一期、二期推出码头堆场智能预演系统,为码头全场超90%重箱提供智能选位算法,堆场作业效率明显提升;洋山三期建设推进智能配载系统等项目,E箱区重箱堆场单月日均作业量最高可达3980标准箱。

        推进港城融合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重卡技术,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通过在东海大桥和洋山港区进行无人化与减人化测试,构建一体化智能绿色管控平台,展示了在智能网联车应用上的领先地位。目前已形成92台智能重卡的车队,累计拖运量超30万标准箱,测试里程超1000万公里,打造智慧港口新质生产力。

        AI+智慧物流

        参与建设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集船舶动态、港口操作、货物状态、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危险品装箱点等关键信息为一体,为包括货主、船公司、港口运营商、物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在内的港航生态圈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基本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18个节点、进口流程14个节点的箱货车船跟踪数据查询,成功构建横跨9省44市的海铁联运物流信息网络。

        打造国际中转集拼智能监控平台,实现“进口分拨—国际中转—出口集拼”三种业态在同一仓库内的多业务模式混合监管,并且开发应用海关电子关锁,综合运用车辆监控视频、AI智能识别、电子围网和GPS定位等技术,建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在外高桥、洋山两港间全景式跟踪的智能监管系统。

        通过自动化设备扫描作业和人工辅助相结合,实行全流程自动化理货作业,并不断升级,实现数字孪生运用、手动模式监控、通讯监控警示等新功能。打造“1港通”港口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上线海运订舱、陆路运输、综合物流陆改铁与陆改水等八大类单项产品,为客户带来便捷的物流体验。

        AI+智慧安防

        攻克全港消防应急资源数据链和智能调度关键技术,创新提出紧急事件动态实时监测与敏捷布控技术模式,研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存决策优化技术体系,自主研发超大型港口智能敏捷应急管控平台,形成完整的智能事故预警、推演、调度和紧急布控业务功能链,智慧统筹全港资源保障港口安全运营。

        AI+智慧引航

        打造i-Pilot智慧引航综合管理平台,重点构建引航服务生态、安全管控、职业评定、创效管理的4大应用领域,创新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辅助模型和时间矩阵的智能调度模型,破解智慧引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孤岛、服务模式缺乏、智能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满足未来引航业务拓展后的数字赋能要求。

        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上海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还推动了绿色港口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5000万级集装箱港口,创下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的最高纪录,并连续十五年保持世界首位;全港外贸集装箱码头百米岸线吞吐量达到31.1万标准箱,洋山港区蝉联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首;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ICT业务均实现显著增长;港口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罗泾一期开港首年完成100万标准箱,罗泾二期、小洋山北侧工程扎实推进;绿色能源加注开创新局面,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甲醇"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LNG加注能力有效提升。

        新春伊始,DeepSeek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开源的R1推理模型开辟了一条低成本发展人工智能的可行之路,并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推进到以追求高算效和高能效为主的新阶段。上海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正在加快落实一系列相关决策部署,保持与时代同频共振,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谱写AI+智慧港口建设新篇章。

        AI+智慧客服

        上海港凭借多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于“集运MaaS平台”重磅推出AI助手。依托先进的大模型,通过两大强大技术引擎的协同运作,实现了港口作业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智能查询引擎巧妙整合大模型卓越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与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并结合词嵌入、重排序模型以及API接口调用等技术手段,能精准识别用户复杂的查询意图并给予即时响应。无论是查询船舶开港、靠泊信息,还是获取集装箱位置、状态等详细数据,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如“查询集装箱号/提单号为******的箱信息”“查询船舶***在所有码头的开港信息”等,系统就能快速给出准确答案,极大提升了信息查询的效率和便捷性。

        知识解析引擎以精心构建的港口航运知识图谱为基础,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可对海量文本、语音、图像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入的语义解析、智能分析以及动态关联,进而构建形成全面的航运数据网络。这一引擎就像一位智能“翻译官”,将各种繁杂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航运数据。

        在双引擎强劲驱动下,“MaaS AI助手”能够实时解析船期、靠泊、箱货、装卸、放关等全流程数据,对“车—货—场—船”进行统一分析,为港口运营各环节的协同作业提供有力支持,真正实现了“零门槛操作,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了港口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

        AI+智慧培训

        数智人才培养体系是集团人才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基于大模型开发的培训应用,通过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方式,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和技术革新。通过构建多维度的知识地图,涵盖各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和专业知识,为各业务领域的员工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通过AI问答、AI专家、AI智课、AI教练等多种基于大模型开发的AI应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方式方法。

        目前,具备AIGC智能培训功能的系统,已经覆盖集团所有的合同制员工、劳务工以及业务承包工,累计已激活账号达到26000多个。通过深度结合人才评价体系后,可实现根据员工现有能力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导学,确保不同岗位、不同业务领域的员工都能获得与其工作职能、职业目标相匹配的学习资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智能推荐最契合的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技能短板以达到岗位晋升、人才储备的要求,企业则得以科学、高效地分配培训资源,确保培训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助力集团在转型发展中保持人才领先地位。

        AI+智慧助理

        精心打造并部署员工助手平台,并将DeepSeek大模型与员工助手平台有机结合,通过本地化部署,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的自主可控能力,为港口的智能化转型筑牢根基。借助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高效整合集团内部的各类文档以及私域数据,为用户精准提供高质量的知识驱动型内容生成服务。不仅大幅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还显著增强了生成内容的相关性与准确性,在有效解决大语言模型幻觉问题的同时,为集团的知识管理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针对智能化业务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业务梳理与场景设计,以实现自动化办公流程、智能决策支持、个性化员工服务、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知识管理与创新等多重目标。

        未来,上海港将以DeepSeek R1、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的开源应用为起点,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专精的AI应用,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拓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全力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贡献力量。

 

 

来源:上港家园

 
深圳港联合华为发布智慧区块链平台
广州港数字化发展大会共绘发展新蓝图
天津港打造港口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
内河航运智能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山港智先锋 自助收箱新功能超便捷
河港数联科技助力智慧海事+智慧港口
秦港股份搭建智能化+精细化平台系统
AI+理货 集装箱作业植入智慧芯
浙江海港智港通为码头系统配智能管家
天津港发布港航领域大模型创新应用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