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每天靠泊的集装箱船舶高达40艘左右,始终处于全线饱满作业状态。火热的市场行情下,山东港口青岛港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不仅外贸集装箱业务要提速,内贸也要取得突破。山东港口一体化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新增航线45条,其中内贸航线10条,预计今年内贸集装箱同比增长20%以上。 青岛港已经是东北亚绝对的区域国际航运枢纽,但要成为枢纽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撬动国内外的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正如山东港口青岛港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内贸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应有之义,一个综合性大港必定是“内外兼修”,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青岛港地处“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在促进全球贸易流通、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优势突出,特别是随着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CEP协定签署等国家战略的持续赋能,理应在内外贸协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以来,青岛港陆续开通秦皇岛、宁波、潍坊3条南北新航线,推动内贸集装箱量快速增长。进出青岛港的内贸货物可中转至环黄渤海其他港口,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青岛港还积极为国内扩大内需贯通南北海运大通道,建立港航内贸集装箱市场合作开发机制,连续开通“青岛—厦门”“青岛—广州”“青岛—钦州”三条“两港一航”精品航线,港航合作开发佛山地区进口“整车散改集入箱”项目,“打造南北物资交流循环布局”“构建商品车南北运输海上大通道”“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内贸中转枢纽中心”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10月26日,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投入“青岛—潍坊”内贸新航线运营的“天祥61轮”靠泊青岛港103泊位。自9月4日航线投运以来该轮已是第9次靠泊作业,固定每周双班作业,累计带来4500标箱的内贸集装箱增量。 如今,在码头上能够明显感受到变化:在外贸船激增的同时,南来北往的内贸船也更多了,汽车、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运量迅速增长,焦炭、煤炭、粮食、纸浆等大宗商品通过内贸集装箱航运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毛细血管”。驱动这些变化的,除了越来越密的内贸航线,还有围绕航线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模式创新。青岛港推出了全新的“整车公转海入箱”业务模式。现阶段整车物流存在成本较高等缺点,且海运滚装适用于大批量定期发运,局限性较大,诸多中小散票、零散订单缺乏合适的物流模式。借助一体化搭建的更大平台,青岛港强化与船公司、南方港口和客户的沟通合作,创新“整车公转海入箱”项目,成功开启整车南北方进出口双循环模式。据了解,青岛港今年进出口整车入箱已完成5157标箱。 “散改集”也是推动内贸航线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青岛港坚持“应尽全进”策略,发挥董家口港区作为“散改集”基地的能力优势,从全流程各个环节发力,挖掘焦炭、煤炭、粮食、纸浆、汽车等重点“散改集”货种的增量潜力,实现重点货种“散改集”规模持续扩大,“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增长113.3%。以纸浆优势货种为例,青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进口中转分拨基地,通过青岛港进行运输的纸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面对“散改集”发展趋势,青岛港从纸浆货源、场地设施、作业效率、物流环节等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利用集装箱班轮干支线覆盖广、船期密集优势,把更多流向的纸浆由散船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并联手船公司为客户提供集港、装箱、装船、送货“门到门”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内贸集装箱海运业务的拓展和纸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1-10月份,纸浆“散改集”同比增长26.2%,拉动“散改集”业务持续强劲增长。 来源:青岛日报港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