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劳模风采:匠心独具引千帆劳模当先锋
发布时间:2021-01-11 10:14

 

匠心独具引千帆 劳模领衔当先锋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周弘文

 

 

繁忙的上海港区,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常常伴着黎明的曙光和朦胧的夜色,为船舶指引方向。他们是上海港引航站的引航员,负责引领船舶进出港口及在特殊水域航行和靠离泊操纵,保障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

 

周弘文是其中的一员,他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虽然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但他却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他说:“或许我是A型血吧,任何事情我都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引航员,28年来,周弘文始终秉持“维护主权、保障安全、精心引领、服务港航”的宗旨,以优质的引航服务和精湛的引航技艺,提供高效安全的引航服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的引航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上海港引航新纪录,树立起“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上港铁军”“上港尖兵”的形象。

 

身先士卒

危难时刻彰显英雄本色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平稳的工作和生活,也给周弘文和同事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虽然疫情肆虐,但是国际贸易不能断,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不能断。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支撑,扛起了保障国际物流通道畅通的重任。外轮挂靠中国,只有依靠中国引航员的帮助才能完成最后的靠泊,因此,身处抗疫一线的中国引航员,成为高风险群体。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党员周弘文始终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他身着医用防护服,佩戴医用护目镜和N95口罩等防护物品,全副武装毅然登上外轮。引航过程中,周弘文克服夜间气温低、护目镜易起雾造成的瞭望困难,每一次都精心引领、谨慎操纵。同时,他毫不放松防护要求,全程尽量不进食、饮水和使用船上卫生间等,直至靠泊码头、海关检疫结束。

 

为降低人员接触的风险,每一次执行任务,周弘文都会一丝不苟地检查防护服、护目镜等是否穿戴规范,还会嘱咐其他同事认真做好防疫措施。“由于防疫服穿戴复杂,在全程8、9个小时的引航过程中我们都尽量避免进食和喝水,但人有‘三急’,去厕所是个麻烦事儿,这个中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不仅是周弘文,劳模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面旗帜。“知道要登上有确诊病例的船舶,说一点也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名引航员我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每一次防疫措施都尽量做到最完善,让风险降到最低。”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疫先进个人陆洁敏说,“我们穿戴厚重的防护装备,在船上一忙就是一整天,带着厚厚的面罩有些缺氧,但还得时刻保持敏捷的思维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我常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引航员,除了有过硬的本领,还要具备运动员的体魄、科学家的头脑和外交家的风范。”

 

“真不敢相信,你们的引航技术这么专业,并且防疫措施这么完备、有效。”对于周弘文和同事们的精湛技术,以及中国引航员的专业防护,外籍船员无不赞赏,这也成为展示中国有效防控疫情、体现大国担当的重要窗口。

 

在防疫阻击战中,周弘文充分发挥了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积极引领疫情高风险国家或地区船舶、防疫物资运输船舶、关系国计民生和助力复工复产原材料等运输船舶,还带动身边党员、群众接力完成大型钻井平台等重点引航任务,为复工复产贡献了引航力量,在逆行攻坚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引航人的“水上国门形象”。

 

敢为人先

专注铸就引航传奇

 

28年的职业生涯,周弘文一直坚守在引航一线,哪里有急难险重的活儿,他就出现在哪里。

截至目前,周弘文已累计引领中外各类船舶7000余艘次。28年来,他引领来自世界各国的船舶平均每月达26艘次,并达到100%港航满意率和100%安全引航率。

厚积才能薄发。周弘文的引航成就,得益于他二十多年的专注和潜心研究。

据上海引航站的同志们介绍,周弘文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连学打乒乓球,他都要看视频研究。

 

从事引航工作20多年来,周弘文有很多的“代表作”:30万吨级“长江之珠”号超级原油船(VLCC)顺利启航,就是由他将这艘相当于3个多足球场大的巨轮从长兴岛造船基地引航出口,该轮是当时上海开埠后所造的最大油轮,其顺利引航出口意味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他精心引领满载17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阳箭”轮安全抵达五号沟液化天然气备用码头,上海港迎来了第一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他多次引领以上海港为母港的264米长大型豪华邮轮“海洋神话”安全靠泊;他多次完成超大型豪华邮轮“经典号”“爱兰歌娜”“精钻探索”等引航任务,安全引领了上海港开埠以来最大的豪华邮轮“玛丽女王2号”进出上海港。

 

据周弘文回忆,他引航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就是将长度达268米的大型豪华邮轮“处女座”引入黄浦江。“就好比要把一辆车停进和它长度差不多的车位,可是船的惯性要比车可大多了。”黄浦江8米等深线宽度通常只有220米,大部分情况下,船舶掉头有效宽度是船舶长度的1.5倍,而这艘船的大小已经达到了黄浦江引航的极限。

 

当天时间紧迫,很快将有台风到来。面对困难,周弘文表现镇定,做足了大量准备工作后,他提前登上邮轮与船长交流,熟悉这艘船的性能。最终,以熟练的引航技术确保船舶掉头偏差控制在五米以内,“处女座”安全平稳地停靠黄浦江。

 

每一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周弘文都能够沉着应对,运用专业的技术化险为夷。据他回忆,第一次引领大型LNG船时,船舶航经圆圆沙水域,南槽有许多进口的小驳船,而且风浪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碰撞。然而,他并没有慌乱,一是基于对整个航道水域的熟悉,二是他已经提前对自己引领船舶前后左右的其他船舶情况做过了解,当LNG船“小心翼翼”到达码头时,外国船长长舒一口气,对他竖起大拇指。

 

一马当先

引航先锋代代传承

 

来到“周弘文引航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引航工作照以及工作室成员所取得的荣誉,浓浓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

上海港引航站“周弘文引航创新工作室”是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周弘文为代表,并由一批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突出、专业理论水平出色、工作勤恳扎实、讲究团队协作、执行能力强的骨干组成。作为团队的中流砥柱,他们均是党员突击队成员,长期承担着引领上海港“重点船”和“困难船”的重任,并保持着“百分百”的安全率和服务满意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工作室于2016年获得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据周弘文介绍,现在工作室共有17人,都是一线的引航员,老中青三代结合。为了培养更多的引航人才,周弘文会将经验心得写在笔记本上,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志。

 

凝聚智慧,迸发火花。这样一个由老中青三代优秀代表凝聚在一起的团队,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便参与完成了《大型国际邮轮靠离泊关键技术及应用》《洋山能见度不良航行技术研究》《洋山深水港区大风浪引航安全接送方案可行性研究》《罗泾三期顺流进口掉头涨水头靠泊技术》《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水域反潮水开航技术拓展》和《E-Pilot研究与发展》6个重点引航课题,通过引航创新课题的研究,增加了引航作业窗口时间,提升了引航效率,减少了船舶待泊时间,有力地支持了港航经济的发展,每年为船公司和码头节省成本约1亿元。其中《大型国际邮轮靠离泊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工作室成员在成功完成各自引航任务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点滴累积及不断完善,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一部超过十万字的《上海港引航操纵汇编》,并于2016年6月完成终稿并正式印刷出版,为上海港引航站新进员工培训和上海港引航技术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给引航操作汇编提供更直观的教学支撑,周弘文还带着同事们去拍摄教学视频,用他的话来讲,拍摄视频是最难的,因为要选取很多角度。周弘文既是导演又是策划,同时还兼顾着演员的工作,为的便是将引航技巧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规范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周弘文还带着工作室成员创办了一本专业刊物《铜沙引航》,这本刊物成为了同志们碰撞思想、交流工作的阵地,他们畅所欲言,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此,周弘文表示,技术交流上没有劳模,要以理服人,只有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不断促进引航技术的发展。比如,周弘文提出的在集装箱船顺流离泊过程中,到底哪一个缆绳晚解这个问题,工作室的成员们就争论了很长时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弘文用船舶航行轨迹演绎着引航的精彩人生,偶有跌宕起伏,但“平静”是主旋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虽然他和同事们的舞台在船舶的方寸之间,但船行大海,无论到哪里,都需引航,寻找港湾并重装出发。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工匠,是真正的英雄。

 


作者:全媒记者 黄玲 通讯员 詹海东 金佳乐

 

来源:中国水运报

 

 
天津港技能比武展风采比学赶超砺精兵
广州港人才强港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广州港集团新一批港口技能人才获认定
数智赋能 厦门港技术交流培训很硬核
浙江海港持续推进新八级工制度落地
招商局C Blue优才计划圆满落幕
全国理货行业技能大赛在青岛成功举行
浙江海港杯电动港口装卸技能大赛开幕
山东港口日照港职业技能大赛火热开赛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起重设备赛项开赛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