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装箱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集装箱发展


广西日报 在北部湾港感受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6-21 09:34

        编者按:

        近期,广西日报刊发了题为《在北部湾港感受新质生产力》的文章,讲述了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智慧”场景。

        北部湾港集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以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主力军,正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建设“四个一流”港口的重要嘱托,不断提升北部湾港智慧化水平建设。

        投资约71亿元、历经2年建设,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面建成,作为全球首创的U型工艺布局、国内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设计通过能力260万标箱/年,现有的4个泊位已全部投入运营,为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赋能升级。

        全文如下

        远控桥吊从数十米的高空落下,精准抓起一个个硕大的集装箱,放到无人驾驶的智能导引运输车(IGV)上;不远处,屹立于海边的蓝色龙门吊,不断挥动长臂,将运抵的集装箱,层层叠叠摆放到船舱里。

        5月26日,记者来到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10万吨巨轮“中谷福州号”装卸作业热火朝天,现场却鲜见人影。

        操作人员去哪了?

        数百米外,码头智慧运营中心,几名岸桥远控员轻点鼠标、推动操作杆、按下按钮,抓吊、运输、装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样的“智慧”场景,每天都在北部湾港上演。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的出海口,北部湾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行走“一带一路”的货物在此汇集。“下车即上船”“下船即上车”,海铁、海公联运,在此顺畅衔接。

        “海”纳百川、“吞吐”万千的背后,是北部湾港不断向“新”而行。

        “我们在全球首创‘U’型工艺,成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经理宋海涛言语间满是自豪,“U”型工艺布局,实现了内外交通分流、三段式闸口智能识别、手机App线上预约、无接触式收放箱,“这让外来集装箱卡车作业安全性更高、操作更便捷。”

        硬件,高效节能;软件,智慧升级。

        “因为一代尖端技术的加持,集装箱码头实现高度信息化、标准化、作业全自动化。”宋海涛细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方案,设计作业效率提高约30%;相比人工码头,操作人员减少90%。

        岸桥司机的工作方式,也由此一新。

        岸桥远控员劳家涣是个00后。坐在电脑前,他一人同时熟练操作着10台设备。面对记者,他笑言:“工作就像打电竞呢。”

        “以前,上传统龙门吊,要爬十几米高的车梯。坐在狭小驾驶室里,也得弯着腰。”码头操作部远控主管田仁杰,回忆起在传统人工码头当岸桥司机的情景,“连续高强度工作,都难免落下腰和颈椎疼痛毛病。”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借助自动化技术,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码头一体化运营,共同纳入海关监管,减少接驳,每箱可节省运输成本100多元。”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说。

        “新”意盎然,质效齐升。据介绍,2023年,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跻身全球TOP30集装箱港口榜单。今年前4月,钦州港集装箱完成209.8万标箱,同比增长22.3%。

        站在港口,极目远眺,新质生产力,正在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项目工地上幻化成龙。这条河、这个港、这片海,澎湃着发展新动能。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批
两张照片看港口 从高空作业到自动化
尽所能 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局发展综述
谋划长远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外贸高质量发展
从900万标箱看港口发展新活力
强港特写 浙江海港智慧赋能新质发展
连云港港口”集”力前行”箱”载希望
港史钩沉上海港集装箱屡创辉煌的历程
从"东方大港"到"世界强港"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沪ICP备10215705号

运营 烟台华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